close
去年參加在肯亞舉辦的氣候變遷公約國會議
今年在巴里島舉辦....chenchen不喜歡這種出差所以我就代夫出征了
因為上次有參加過所以對於大會的形勢已經有所了解
出發前並沒有忐忑不安的心情
而且這次有部門經理也有一同出席
我心裡的壓力也減輕許多
或許是局長不同,也或許是我又老了一點
這一次的感覺很不一樣


我每次出國回來都會想要加強自己的語文能力
會場中以英文為主要語言,我能夠聽懂卻不多(非常汗顏....)
套一句我老爸說的:即使英文很好,立場不同也不能溝通啦!!!!
氣候變遷的發生已經是全人類都在面對的事實了
在這樣每年舉辦一次的會議中卻不能有什麼實質的共識與作為

今年澳洲換了新總理-陸克文簽署京都議定書
所以排放量大的"先進"國家就只剩美國成為眾矢之的了
美國敢抗拒國際的壓力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表示目前即使有簽署的國家真正有實質減量的也只有2個國家,而且即使國家層級尚未簽署,地方政府都已經自發性的針對溫室氣體排放減量。開發中國家如中國大陸的排放量已經要超越美國了卻可以不受限制,他們認為是不合理的。

其實地球就只有一個

工廠只是從這個國家遷移到另外一個國家生產罷了,中國大陸的經濟起飛也是因為他們成了世界的工廠,排放量當然也就逐漸由已開發國家移到開發中國家,真正的關鍵還是在人類要怎麼減少慾望吧!用選票選出重視這個議題的領袖跟民意代表,不然...永遠都有幫工廠關說的民意代表來環保局~~

台灣因為國際地位的問題,在這一方面也只能自己作減量了,CDM這些機制實際上沒有辦法真正的運作,引進更新更好的技術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只是最基本的,產業界未來勢必會受到越來越多跨國貿易的相關約束,而有所改變。環保團體的訴求雖然有時比較理想到幾近不切實際,但我相信這原本就是需要更多人關注才有辦法督促政府制定相關的政策。

一直以來我的背景都是工程出身,所以人文和對自然生態的關懷其實比起大多數的人都是缺乏的,我也試圖想在工作之外,用另外一種角色來了解環保團體的訴求,就我的了解,從事環保顧問業和環保機關的公務人員,幾乎沒有人參加環保團體,原本該是相同立場的一群人,要如何建立比較和諧的溝通模式???

台灣畢竟也是個島國,氣候變遷對我們的衝擊目前政府因應的工作並沒有完整的規劃,溫室氣體減量工作的推動也才只是起步而已,身為政府委託的專業顧問機構,如何協助環保單位建立公信力,讓產業界及其他部會局處都能認同環保單位提出的策略,或許這是我們應該要好好檢討的。顧洋老師的一席話讓我開始反省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bottle0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